“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在现代是文明的见证,文化的载体,象征着和平,发展,昌盛。
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鼎”是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精湛的工匠精神之集大成者,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之意。
为深度契合洛阳学校“成为扎根中原大地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学校愿景,对内激励和引领一代代洛科人砥砺前行,对外彰显学校服务于国家战略, 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今年洛阳学校启动了“洛科鼎”的设计研发。这不仅是通过“国之重器--鼎”寓意“鼎立中原”,更是对学校愿景进行深度诠释,进一步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理念精神,对增强师生员工归属感、传播学校形象、推进文化育人、实现洛阳学校“建‘双高’,升本科,办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代际传承 精神图腾
一切无形的文化力,都是有形的视觉力。洛阳学校地处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华夏文明发源地——洛阳。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专属力,彰显自己独特的地域属性,是“洛科鼎”设计考虑的一大要点。
“洛科鼎”选用洛阳鼎作为文化母体,其一是因为洛阳鼎出土于洛阳,是洛阳当之无愧的文化标志,具有专属性;其二是因为洛阳鼎鼎身庄重威严,传达出了“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的气势,是西周铜鼎中极为难得的上乘之作,具有经典性;其三是因为洛阳鼎独特的兽面纹形态,具有独树一帜的视觉美感与历史地位,具有艺术性。因此,“洛科鼎”的设计是以引领、创新、继承为基本原则,来传承经典,铸造经典。
同时,“洛科鼎”具有物理和情感双重属性。在作为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上,“洛科鼎”要能够百年传承,做到大历史观下的历史铭记与一脉相承;在作为象征意义的情感属性上,“洛科鼎”要成为洛阳学校的精神图腾,让一代代洛科人能够对洛阳学校精神代际传承,生生不息。
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完美融合
“洛科鼎”由“1+1+1”三个部分组成,包含“一鼎(洛科鼎)二浮雕(河图洛书浮雕与丝绸之路浮雕) ”。河图洛书浮雕体现的“传承文化”,是为天,在上;“洛科鼎”体现的“育人育才”,是为人,在中;丝绸之路浮雕体现的“服务社会”,是为地,在下。三个板块在理念内涵和空间结构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达到了“三位一体”的高度。 既是天时地利人和,也是尊天敬地爱人,更是“鼎”天立地育人。
在理念上的“三位一体” (传承文化、育人育才、服务社会),在实践上的“三足鼎立” (鼎天立地、鼎立中原、 鼎新革故),两者一“理”一“实”,深度诠释了“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洛阳学校校训。
“洛科鼎”赋予洛阳学校的专属文化解读
在整体形态结构上,“洛科鼎”继承于洛阳鼎,并根据其“一鼎、双耳、四足、八棱”的形态赋予洛阳学校专属的文化解读。
一心:赤诚之心
赤诚之心,至诚至真,洛阳学校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洛阳学校学子身具浩然正气,心怀家国情怀,是赤子之心。
双耳:科技、人文
科技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洛阳学校长久发展的两翼翅膀,以人文滋养科技,以科技护佑人文,只有二者共同发展,才能带来人才的发展,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
四足:厚德、博学、敏行、善言
厚德博学为知,敏行善言为行,知行合一,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八棱:逐梦八方
八卦之数,无穷无尽,寓意从洛阳学校走出的万千学子,走向祖国四面八方,并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在国家的各个地方贡献青春力量,奉献技能才学。
纹样设计与洛阳学校育人理念的深度契合
“洛科鼎”纹样以唯一性、标志性、可视性为核心设计原则。鼎身纹样继承西周兽面纹方鼎经典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同时在兽面纹中隐藏“洛科”二字,赋予“洛科鼎”新生之“灵”性。
“洛科”两字欲动未动,酝酿着一股蓬勃欲发的洛阳学校精神,这种“不动之动,万象之象”的特质,具有深刻的视觉感染力,是代代洛科人精气神的象征,彰显了洛阳学校锐意进取,憧憬百年的雄心壮志。
(一)纹样解读
结合纹样特征与洛阳学校育人理念,对“洛科鼎”纹样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洛科之眼——格物致知,志存高远
格物致知:洛科之眼既可仰观于天,也可俯察于地,寓意洛阳学校学子实事求是,从实践中学习,从社会中学习,有追根问底的研究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务实之心。
志存高远: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作为一国之青年,要树立浩然长存的恢弘志气,能够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
洛科之耳——博闻慎思,兼听明辨
博闻慎思 :在当前多元开放、信息过量的时代,洛阳学校学子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时代裹挟,要博闻慎思,发挥主体作用,去探索、去思考,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坚守自我。
兼听明辨:洛阳学校学子要坚持唯物历史观,牢记唯物辩证法,明辨是非,追寻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明辨指导行为,在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洛科之角——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自强不息:洛阳学校学子要有无所畏惧、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要无畏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困难和一时的挫折,传承君子自强之风,傲然挺立,知难而进。
砥砺前行:洛阳学校学子要继承孺子牛、老黄牛的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
洛科之翼——德技并修,奋发向上
德技并修:洛科之翼双翼齐展,既象征着洛阳学校“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和“学院书院、双院育人”的办学模式;也体现了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德技并修是洛阳学校校训“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深度诠释,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核,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奋发向上:洛阳学校学子要有拼搏奋进,昂扬进取的精神,要勇担重任,坚定信心,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宏伟事业之中,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作出杰出贡献。
华夏之龙——扎根中原,光耀四方
扎根中原:中原是龙的故里,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洛阳学校要成为百年大学,就要深扎根,扎深根,走出一条具有洛科特色,成就百年大学的洛科之路。
光耀四方: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腾万里,上九天,朝气蓬勃,威武不屈;洛阳学校学子是龙的传人,要有龙的进取精神,成为如龙之才,人人出彩,技能强国,在祖国大地上光耀四方。
(二)侧面纹样
“洛科鼎”两侧含有洛阳学校之花与乳钉纹融合的专属纹样,按照“7+1+7”的方式排列,借用了洛书九宫格的数字规律,深邃玄妙。同时,新生的乳钉纹一是寓意“洛科鼎”永久长存,百年不改;二是呼应洛阳学校以父母之心育人的办学宗旨。
浮雕设计诠释洛阳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浮雕元素选用河图洛书与丝绸之路,代表了洛阳学校的文化传承与服务社会的理念。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洛文化是洛阳的根脉文化,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洛阳学校要成为百年大学,唯有深度扎根传统文化,以创新激发文化活力,才能走出洛阳学校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扎根中原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意义重大的中华文化符号,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意在激励洛阳学校学子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杰出贡献。
河图洛书浮雕
浮雕河图洛书的画面元素均取自经典公认资料,其中河图洛书排列图形取自陈抟所制;龙马、神龟形象根据“龙马负图献伏羲”“神龟驮书献大禹”的传说故事结合民间常用形象艺术化塑造;伏羲形象取自伏羲陵庙太昊陵,大禹形象取自其陵寝之地大禹陵。
浮雕布局容纳了太极文化,神龟在海,龙马在云,契合阴阳天地之说,也暗合洛阳学校东西校区之布局;曲线内是伏羲创八卦,大禹治水患的神话传说,代表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古人智慧,意在引导洛阳学校学子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实干之姿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丝绸之路浮雕
丝绸之路元素也取自经典公认资料,其中“张骞出塞”取自敦煌莫高窟壁画;丝绸之路路线图取自洛阳博物馆;定鼎门与汉函谷关均取自相关遗址考证形象。
浮雕中丝绸之路看似有限,又仿佛从历史中来,向未来而去,无限衍生。左下是张骞出塞场景,容纳了古人之开创精神,旨在让洛阳学校学子们能够肩负国家历史使命,勇于在行业中开拓创新;右上的定鼎门与汉函谷关,是洛阳文化的代表,同时作为三国联合申遗、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址,更蕴含有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服务未来的深刻内涵。
浮雕效果图
上下两块浮雕相连的河流图案,亦指代了从学校东西校区蜿蜒而过的涧河。
“洛科鼎”创意文化延展
以“洛科鼎”为核心,学校还将对“洛科鼎”的文化延展进行多态研发。
后续,学校将从“洛科鼎”中提取核心纹样,根据艺术形式对纹样进行肌理、色彩化、构成风等多种形式设计延展,在应用载体上将选用帆布包、帽子、杯子、手机壳、包装等多种文创品进行设计开发。
以“洛科鼎”为核心形象,打造科技感IP——洛小科 (LOKE),以及人文感IP——洛小文(LOWE),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打造双IP组合,今后,他们将是“洛科鼎”的代言人,将“洛科鼎”的文化意义传播到千千万万的洛阳学校学子心中。
“洛科鼎”的设计研发,着眼洛阳学校百年大学建设,立足中华文化起源地古都洛阳的深厚文化底蕴,提取洛阳鼎、河图洛书、一带一路文化内涵,传承洛阳学校办学理念,打造洛阳学校独特文化品牌,将成为洛阳学校代际传承的精神图腾。与此同时,“洛科鼎”以引领、创新、继承为基本原则,来传承经典,铸造经典,为洛阳学校35周年办学献礼,彰显了学校实现“建‘双高’,升本科,办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战略目标的决心,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探索多元、开放、融合办学发展之路的体现,必将有效助力洛阳学校成为“扎根中原大地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