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校动态

云南学校入选“云南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云南学校入选“云南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1.jpg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云南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学校等10所高校入选。其中,云南学校入选案例为《秉持创新理念 开放协同育人 建设创新创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2.png

评选旨在总结推广就业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鼓励各个高校进一步强化就业工作责任,加快补齐工作短板,打造就业工作品牌,努力形成更多机制性成果,全面促进云南省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云南学校通过实施组建专职就业队伍、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兜底精准帮扶、提升服务品质、开展就业“七朵云”等措施,实现了“目标任务不降低,工作品质有提升”。

3.jpg

最终,云南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 91%。其中,本科2640人,就业率98. 54%;专科4812人,就业率99. 11%。党建引领,落实一把手工程

4.jpg

学校成立由书记、校长为组长、各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毕业生创新创业工作。目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通识学院普及教育、滇西青年创业学院、二级学院专创融合教育+创新创业学院”3+1的模式进行展开,围绕“一区两翼”(一个创业园+校内商业创业实践区域、二级学院专创融合空间)进行实践教育。同时,创新创业工作责任细化分解到人到月,引进纪检部门开展第三方独立抽查,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力帮扶”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确保年初部署、责任分工、过程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扎实开展。党建引领,构建创新创业新格局

5.jpg

组建三个队伍: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形成由党员骨干教师组成的指导团队带头;以辅导员和就业创业教师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以党员和团员学生为主的创业技术团队三个队伍。搭建三个平台,共享“双创”资源。

6.jpg

一是建设手机App服务平台。学校师生团队开发了手机App服务平台,为学生学习、工学交替、实习就业和创业等提供强大、精准、及时的服务。二是建设365互联网大学平台。目前已开设课程90门,通过MOOC课堂和O2O教学新模式开展创新创业等共享教育,在线学习人数超过10万人。三是建设创业资源平台。学校牵头成立了云南省青年创业协会,为全省创业青年提供帮扶服务。开展创业培训6期,培训1000多人,其中60%的青年进入创业实践。目前计划投资3.5亿元(其中设立1亿元创业投资基金)筹建滇中众创空间,规划建筑7万平米,强力支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形成党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人才培养配合第二、三课堂活动开展,形成“党建+三全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激发了我校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打造“五位一体”就业新格局打造“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用人单位、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校友”四个就业平台,形成领导重视、责任到位、精准分类、全程指导、悉心服务的“五位一体”就业格局。延续创业基因,做好创业培养

7.jpg

协同校内教育机制,助推人才培养创新。学校协调校内部门,共建学生创新活动、创业竞赛测评体系。制定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奖励保障制度,颁布《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细则》、《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二三课堂学分转换办法》对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项的学生、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的学生给予2—6个学分认定。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系列课程进行通识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遴选校内外教师资源,组成导师团;同时,聘请青年企业家作为创新创业课程主讲教师,开展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切实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营造学校创业氛围,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帮助创业意向学生孵化。学校通过制订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实施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具体措施,支持参与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为创业学生清障搭台。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眼于教育的广泛性和普及性,惠及每一名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9.jpg

滇西创业学院助推民族团结发展凸显社会效益。学校主动承接教育部滇西青年创业人才培养项目,成立滇西青年创业学院,实施帮助滇西地区“千人创业、万家脱贫,百万人转变观念”的就业计划。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坚持“创业、实用”导向,制定了以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创业精神为指引,以实用性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行“全过程导师帮扶制”,通过帮助滇西农村青年创业,使边疆地区实现千人创业、万家受益。目前已选拔培养学员800余名,其中少数民族学员占35%。学员创业率达到70%,带动边疆地区就业人数2000余人。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取得显著成绩。

10.png

通过创新创业机制创新,学校向市场、企业、行业开放办学,毕业生不仅创业有能力,在就业中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近三年我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分别达3.6%,4.2%,4.6%,带动就业人数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