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经济日报】职业教育,让这个贵州孩子在深圳找到工作

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客户端

早上七点半,头戴安全帽,身穿橙马甲的陈庭磊准时出现在深圳地铁12号线的施工现场。他在贵州黔南贫困山区长大,父母生了四个孩子,大姐二姐都成家了,三姐在读博士。

“能走出大山、找到这份工作,是因为我在高职学校学了三年工程造价。”陈庭磊告诉记者,2017年他考入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校期间学习的CAD制图、钢筋算量预算、工地施工流程等课程,从理论知识到动手实践,学校都对他们进行了大量培训,上完课难以理解的,还可以去实验室动手操作。

三年大学时间,两年学习基础,一年时间实习,陈庭磊实习的单位就是他如今的工作单位: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去这个单位实习,也是学校推荐的。”陈庭磊解释说,因为这家单位跟学校有校企合作关系,他们定期来学校招人。在此之前,陈庭磊就在学校举行的讲座上接触过这家单位,“当时专家来讲基坑开孔从上到下的具体流程,我还没学过,听完讲座专门去问老师,印象很深刻。”

等到真正去面试的时候,想着自己学的专业对口,缺少经验的陈庭磊只准备了一份1页纸的简历,“现在回想那份简历真是太简陋了,是辅导员帮我反复修改,丰富内容,贴上了这些年取得的考试成绩和职业资格证,还帮我准备面试。”最终,陈庭磊精心准备的简历和流畅的面试对答打动了用人单位,拿到了实习名额。在一年实习中,他扎实的专业能力、认真的工作态度、能吃苦的精神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最终,公司跟他签约留在了深圳。

“我们学校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分管就业的副校长曹昌海对这个数据很自信。作为贵州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每年毕业学生近6000人,能实现如此高的就业率,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据曹昌海介绍,学院每年都会根据国家和贵州的地区发展规划,并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新增3-5个专业,并调整一些需求不高、报名人数不多的专业。例如,他们今年在大健康学院底下新增了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因为贵州近两年大力发展大健康,疫情之后全社会也更重视康养。“刚刚投档结束,今年准备了220个计划,实际上志愿填报数达到了651人,分数还不低。”曹昌海高兴地说,之前他们根据贵州的云计算、大数据等项目提前开设的相关专业,这几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职业教育是找饭碗的教育,更是脱贫攻坚的助力。调研发现,高职贫困地区农村生源的63%分布在农林类、医药卫生类、民族类、师范类等院校中,他们毕业后对于加强乡村卫生院、幼儿园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基层民生问题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些贫困地区农村生源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届稳定在90%以上,其中近1/4是留在贫困地区的,有力支撑了当地脱贫攻坚。因此,我国制定了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要解决当前的稳就业、促就业。

对于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有自己的心得。曹昌海称之为“专业群”,“不是跟风,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自身的资源,在专业群下做拓展。比如,我们学校的助产、护理等专业一直比较强,跟全省近百家二甲以上医院有合作。他们需要中医养生保健的员工,我们新招的专业有去向;我们原有的师资和设备70%可以用于培养新专业,再投入30%的资源就可以让这个专业很好地开起来,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的质量和就业。”

但曹昌海也反映今年学校就业不如往年顺利,“我们的毕业生求职跟普通高校毕业生有很大区别,在求职时往往有从业资格证的硬门槛。”曹昌海说,“疫情导致很多资格证考试推迟,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没有资格证,连报名的门槛都够不到。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做工作,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先签约这些学生,如果他们到时候拿不到资格证,再做解约处理都可以,但推进起来很困难。”

曹昌海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把一些招聘适当延时,或者说允许今年的学生先入职,明年再考证,大家一起帮这一届职校学生把“饭碗”端稳。他说,“国家对就业、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支持、扶持力度很大。在国家的重视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有疫情影响,但职业教育还是有更好的未来,我们坚信职业教育可以让更多孩子掌握职业技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原文链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296257&user_id=73ee7feb51f6437aba79402eeafbd38a&source=wechat_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