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经济日报】让教育更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从始至终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是脱贫以后,要巩固脱贫成果,也需要教育的持续发力,以防止脱贫再返贫的现象发生。可以说,教育扶贫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谈及教育扶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长李孝轩有着太多的感悟。

2017年盛夏,接到云南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录取通知书时,身体有残疾的腾冲清水乡驼峰村建档立卡户瞿镂同学一家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学费没有着落、路途遥远、行动不便……就在瞿镂准备忍痛放弃学业时,一个电话打到了家里。“瞿镂你好,我是云南工商学院扶贫办的老师,李孝轩校长安排我们来接你报到。”――这个暖心的电话,改变了瞿镂的命运。学校免除他在校3年的学杂费、住宿费,专门为他改造了宿舍卫生间设施,安排他进入京东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勤工助学。两年过去,他已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如今,瞿镂每天带着自信的笑容往返于教室和宿舍。

瞿镂同学的故事,是李孝轩“一个都不能少”教育扶贫理念的生动剪影。“教育扶贫要注重改造贫困文化,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树立积极进取意识,从文化心理上脱贫。对学校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这些孩子点燃梦想,重塑自信。”李孝轩说。

2005年,李孝轩牵头组建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后正式更名云南工商学院。针对来自建档立卡家庭的困难学生,实施“一个都不能少”兜底式扶贫工程,云南工商学院将国家资助、学校扶助、社会帮助和勤工助学有机结合,形成精准识贫、精准帮扶、勤工助学、精准就业的闭环,扩大了受助学生比例、保证了扶贫效果:迄今已资助48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校2896名建档立卡户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累计投入和减免贫困家庭学生学费超过1000万元。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民办大学招录的学生,很多都来自于农村家庭、贫困家庭。”在李孝轩看来,在教育扶贫的政策工具箱里,职业教育是见效快的“利器”,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就好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为此,李孝轩越来越重视通过职业教育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意义。

2013年,教育部和云南省共同组织实施滇西地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李孝轩主动承担该计划基地建设,在云南工商学院成立滇西青年创业学院并亲自任院长。项目优先录取建档立卡户和少数民族学员,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滇西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和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有机结合,开展了“千百万工程”:即通过做实做好该项目,努力用5年时间培养1000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现贫困地区10000人就业、促进贫困地区100万人改变观念。同时,该计划还聘请云南省青年企业家组建导师团,通过自有的365网络大学为教学平台,建立完善养殖、种植、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模块的技术技能培训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员创业能力,以创业“造血”带动了父老乡亲脱贫。

截至目前,云南工商学院滇西青年创业学院在培学员552人,少数民族学员约占35%,其中70%的学员已开始创业,吸纳包含建档立卡户(占比约9%)在内的农村劳动力近3000人。“作为应用型大学,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帮助学生高品质就业创业的目标,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李孝轩说。

经济日报 沈 慧